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禹州粉条闻名全国的秘密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8 10:37:11标签: 粉条 粉条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副业 > 手机阅读

禹州粉条

禹州手工制作的红薯粉条闻名全国,大家俗称“禹州粉条”。它素有“人造鱼翅”之美称,既可做主食,又可做菜肴,深受人们喜爱。该市花石乡河东张庄村就是坚守禹州粉条传统制作工艺较好的村子之一。隆冬时节,记者慕名来到已有100多年粉条生产历史的河东张庄村采访。走进村里,只见水泥路洁净平整,穿村而过的小溪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村子里的7家大型粉条生产企业都正在热火朝天地生产着,村东的空地上晒满了粉条,一排排、一片片,密密匝匝,令人目不暇接。

4年前,记者曾和河南日报记者张华君一起到河东张庄村采访,当时,由于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大量生产掺假的粉条,严重埙害了禹州粉条的形象,造成禹州市的粉条市场异常混乱,河东张庄村40多家粉条生产厂家由于坚持传统技艺手工制作粉条,而且从不掺假,终因生产成本高而大量滞销,经《河南日报》《许昌日报》《许昌晨报》报道后,该村库存的粉条很快销售一空。

说起4年前的那些报道,该村党支部书记石国昌感慨地说:“老实人不吃亏啊!你看这几年那些掺假的粉条生产企业一蹶不振,俺村因为一直坚持手工生产粉条,不掺假,不坑人,质量好,信誉高。现在经过资源整合,新组建了7家大型粉条生产企业,并成立了禹州市地之宝薯业有限公司,村民全部入股,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现已成为禹州市最大的粉条生产基地,目前产量已达200万公斤,价格也不断提高,产品畅销陕西、山西、新疆、甘肃、北京等地。”

在石国昌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粉条生产和加工车间,只见村民们都身着洁白的工作服,有的在揉粉,有的在下粉条,有的在晾晒,有的在加工包装,环境洁净,规范统一,尽管还是传统的老工艺,但令人耳目一新。据石国昌介绍,粉条加工主要有打芡、和面、漏粉、捞粉、让粉条上冻和除冰后再淋水、晒干、捆扎等工序。企业负责人张国勋告诉记者:“粉条看似好做,其实很难,其中色泽和韧性、口感如何都是靠经验,口授心传,这种传统技艺凝聚了农民的经验与智慧。”

“很多地方都用机器制作粉条了,你们为什么还坚持用传统工艺?”记者问。“我们河东张庄村生产粉条的历史应该有200年左右,从我记事起,村里的老人就说俺村做粉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今年已经67岁了,应该有200多年了。”石国昌向记者介绍说,“手工制作的红薯粉条,粗细均匀,韧性好,拉力足,食之柔软爽口,适口性特好,久煮不糊,耐储存,好吃。它能与许多食材搭配并用多种方式烹调,可冷拌、焖炖、热炒、涮火锅等,做出炒、烩、炸、蒸等各式各样的菜肴,色香味美,老少皆宜。尤其是粉条与白菜、猪肉、豆腐一起炖制成粉条豆腐烩菜,更是禹州当地的一道风味农家菜,味道鲜美,雅俗共赏。而用机械制作的粉条,没有手工制作的粉条筋道、可口。因此,我们村一直坚持传统手工制作工艺,还注册了‘颍河新村’的商标,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喜欢吃禹州粉条的人们,随时都能吃上地道、正宗的河东张庄村的粉条。”

据史料记载,利用淀粉加工粉条、粉丝,在我国至少有1400年的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北魏《齐民要术》,其中介绍了粉条制作工艺和食用方法等。宋代陈达叟的《本心斋疏食谱》中有“碾破绿珠,撒成银缕”的描述,形象地记录了绿豆粉丝的制作过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绿豆处处种……磨而为面,澄滤取粉,可以作饵顿糕,荡皮搓索,为食中要物。”这里说的搓索就是做粉丝。民间虽有孙膑发明粉条的说法,因无文字记载,不能为据。实际上也很难确定粉条是谁发明的,我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从而使禹州粉条具有了现在的先进工艺和优异品质。近年来,医学研究证明,粉条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锶、锂、碘、锌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增强食欲、软化血管、润肤、美容、润肠通便等功效,而且具有鲜为人知的防止亚健康、减肥、健美和抗癌等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部分村镇的红薯粉条加工已由机械制作代替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此项手工技艺正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颍河从河东张庄村的北面、西面、南面流过,静静地流淌了千百年,河东张庄村人也在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着,相信传承百年的传统制作粉条技艺还将在这里传承下去,生生不息,永永远远。

做生意要讲诚信,不然的话倒闭也只是迟早的事情,禹州人的禹州粉条之所以闻名全国就是因为他们一直本着不掺假,纯手工的原则,所以才越做越大,越做越好,这不光是做粉条的道理,更是做人的道理。

上一篇机械化粉条加工工艺

下一篇绿豆粉条的营养价值

副业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