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竹子怎么盆栽?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3 10:21:12标签: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农业知识 > 手机阅读

朋友们想知道竹子怎么盆栽??看看小编的总结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竹子是一种观赏性很高的植物,它一般主要是生长在我国的南方,由于其观赏价值高,好多朋友也通过盆栽的方式进行养殖,那么,竹子怎么盆栽?下面一起来进行一下了解。


一、盆栽竹子养护
1、移栽
家庭移栽竹子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将竹子与竹笋一起移栽到合适的花盆中;或是单独用竹子进行移栽。竹笋是竹根发芽后长出地面的部分,它的枝节部位长出芽,而芽变成枝后,竹笋就长成了竹子。种植时间一般长江以南地区以冬季为佳,偏北地区以春天3~4月种植最好,北方可延至5月上旬。这段时间将竹子与竹笋一起移栽,盆竹发笋量多,节间短而粗壮,成竹质量好。移栽后要及时修剪株和枝叶,以保持竹形美观和通风透光。将盆内放好基质土,压实,盆土低于盆口3~10厘米,以备出笋时加土。选用直径50厘米的花盆,每盆种3~7株,株距10厘米,行距15厘米,种植深度为13~15厘米。
2、培土
竹子喜酸性、中性土壤。盆土是一个特殊的小环境,盆内装土容量有限,对水、肥等的缓冲能力较差,故盆栽土应当选用疏松、透水和通气性能比较好,同时有较强保水、持肥能力,且重量较轻的基质土。这不仅有利于竹子根系的生长发育和根际菌类的活动,不会因积水导致根系腐烂,还可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和肥料供竹子生长发育需要。
3、浇水
竹子喜湿,要保持環境湿润。装盆后第一次水要浇透,以后保持盆土湿润。在新笋出土和旺盛生长期,适当控制浇水量,保持盆土偏干,多晒太阳,控制其顶端生长,使其矮壮。浇水宜在上午9∶00以前,下午16∶00以后进行,夏季1~2天便要浇一次水,冬季适当减少。阴雨天切忌雨淋和积水,以防止根系腐烂,北方地区冬季避免冻根。
4、施肥
竹子喜肥,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如堆肥、圈肥、绿肥等。盆栽竹子生长快,生命力强,竹鞭(竹的地下茎)和根会沿盆壁盘转,可结合浇水施少量氮肥。但盆栽竹子应尽量减少追肥,且只能够使用薄肥,如在春、秋季水施0.5%的尿素和1%的复合肥。为促使盆竹生长健壮,在生长后期可适当追施磷钾肥。每年冬天施基肥一次,去除部分生长不良和老化的竹子。
5、整形
盆栽竹子宜矮而集中,株数也常取单数,每盆可栽植3、5、7株,对那些节长、位置不当、生长过密的笋竹要及时剪除。待留好的笋竹达到理想高度时要去顶梢,使其发出侧枝,侧枝达到一定高度也要除去梢尖。盆栽竹子修剪时要注意整体美,在不影响其生长的前提下,力求保持原状,通常采取短剪和摘心,或待新笋出土时留新去老的方式。出现病枝应及时修剪。
6、养护
上盆定植后,每天早晚向叶子略喷些清水。一月后茎杆萌发新枝、新芽,方可放阳处,但应避免强光直射,如发现竹叶萎卷,应立即浇水,竹叶仍可展开。浇水也要有讲究,应由盆边向下浇灌,而不可由叶部倾注淋浇,否则会使叶片肥大,有损美观。入冬后,由于盆小土少,盆栽竹子必须在室内过冬。否则,轻者枝梢枯黄,竹叶脱落,重者冻坏竹鞭,整盆枯死。为使翠竹常茂可观,可去除3~6厘米表层盆土,然后覆盖一层腐熟的有机肥料,最后再盖一层新土,这样翌年抽出的新笋将粗壮有力。竹鞭是横着生长的,中间稍空,有节且多而密,在节上长着许多须根和芽,其中一些芽会发育成竹笋钻出地面长成竹子,另一些芽并不长出地面,而是横着生长,发育成新的地下茎。因此,每两年要对盆竹进行修剪、松土、换盆。竹子换盆后,填土不要太多,否则根系生长速度过快,难以控制竹子的高度。
7、盆景配置
盆面植苔或栽培线形叶小草后,配以人物、动物、亭台楼阁等小件可起到对比、突出主题作用。这些小件能使盆内景物丰富多彩,更具诗情画意和山林情趣。盆景中如以刚直浑厚的松化石、太湖石或龟壁等配竹,可与嫩绿的竹子在质感和色彩上形成对比效果。有了山石的陪衬,竹子的姿态会显得更加潇洒。在形态上,卧石配立竹,可更加凸显翠竹平地拔起之感。

二、竹子盆栽注意事项
1、竹子喜空气湿润怕壤积水,上盆后第一次水要浇透,以后保持盆土湿润,不可浇水过多,否则烂鞭烂根,平时可往叶片喷些水,冬季盆土要湿润以防、干冻。
2、盆栽竹子上盆时要拌入少量有机肥,成活后要适当追肥,要薄肥勤施,在春夏季、水施0.5%的尿素。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竹子怎么盆栽,竹子的习性是非常喜水的植物,庭院盆栽种植一些竹子,不仅可美化环境,而且在夏季非常阴凉,我们要重视日常的管理。

竹子的种植方法

竹子是一种价值很高的植物,它属于草不是树,在我国南方种植普遍,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也有很多的用途,我们要重视种植管理,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竹子的种植方法。


一、 种植时间
1、散生竹:散生竹通常是在春季3~5月开始发笋,多数竹种6月份基本完成高生长,并抽枝长叶,8~9月大量长鞭,进入11月后,随着气温的降低,生理活动逐渐缓慢,至翌年2月,伴随气温回升,逐渐恢复生理活动。根据这一生长节律,散生竹理想的栽竹时节应该是在10 月至翌年2月,尤以10月份的“小阳春”最好。冬季11~ 12月种竹,尽管雨量少,天气干燥,但此时竹子的生理活动趋弱,蒸腾作用不强,栽竹成活率也较高。长江中下游地区,可在梅雨季节正常年份采用移竹造林。但只宜近距离移栽,且根盘带土多方能保证高的成活率。北方地区由于冬季严寒,宜在秋季10月及早春2月栽竹。值得注意的是,春季3~5月出笋期不宜栽竹。“种竹无时,雨后便移”。只要保证母竹质量,精心管理,保持水份平衡,一年中除炎热的三伏天和严寒的三九天外,其余时间均可栽种。如果采用容器竹苗,则南北地区均可四季种竹,保证成活。
2、丛生竹:一般3~5月竹秆发芽,6~8月发笋,且丛生竹不耐严寒。所以丛生竹种植最好在春季2月竹子芽眼尚
未萌发、竹液开始流动前进行最好。同样,如果管理条件好或采用容器竹苗,也可四季种竹。
3、混生竹:混生竹生长发育节律介于散生竹与丛生竹之间,5~7月发笋长竹,所以栽竹季节以秋冬季10~ 12月和春季2~3为宜。

二、 种植地整理
竹子生长要求土层深度50~100cm(中小径竹50cm即可,大径竹如毛竹则要求80~100cm),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微酸性或中性,PH4.5 ~7.0 为宜,地下水位1m以下(毛竹)或50cm以下(中小径竹)。 整地是竹子种植前的重要环节,整地好坏直接影响到造竹质量的高低和成林速度的快慢。整地方法采用全面整地最好,即对种植地进行全面耕翻,深度30cm,清除土壤中的石块、杂草、树根等杂物。如土壤过于粘重、盐碱土或建筑垃圾太多,则应采用增施有机肥、换土或填客土等方法进行改良。 整好地后,即可挖种植穴。种植穴的密度和规格,根据不同的竹种、竹苗规格和工程要求具体而定。在园林绿化工程上,一般中小径竹每平方米3~4株,株行距 50~60cm,种植穴的规格为长、宽各40cm、深30cm。

三、 母竹的要求
母竹质量对造竹质量影响很大。优质母竹种植容易成活和成林,劣质母竹不易栽活或难以成林。母竹质量主要反映在年龄、粗度、长势及土球大小等方面。① 母竹年龄:最好是当年至2年生。因为当年至2年生母竹所连的竹鞭,一般处于壮龄阶段,鞭芽饱满,鞭根健全,因而容易栽活和长出新竹、新鞭,成林较快。老龄竹(3 年以上)不宜作母竹。② 母竹粗度:中径竹(哺鸡竹类、早园竹等)以胸径2~3cm为宜,小径竹(紫竹、金镶玉竹、斑竹等)以胸径1~2cm为宜。③ 母竹要求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无病虫害及开花迹象为宜。④ 土球直径以25~30cm为宜。土球过小,母竹易过度失水,降低成活,且竹鞭短,根系少,成林慢。土球过大,则不便运输。 中小型观赏竹,通常生长较密,因此,可将几支一同挖起作为一“株”母竹。具体要求为:散生竹1~2支/ 株,混生竹2~4支/株,丛生竹可挖起后分成3~5支/ 丛。母竹挖起后,一般应砍去竹梢,保留4~5盘分枝,修剪过密枝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种植成活率。 母竹远距离运输时,如果土球松散,则必须进行包扎,用稻草、编织袋等将土球包扎好。装上车后,先在竹叶上喷上少量水,再用篷布将竹子全面覆盖好,防止风吹,减少水分散失。母竹近距离运输不必包扎,但必须防止鞭芽和“螺丝钉”受损及宿土震落。

四、 母竹的种植
母竹运到种植地后,应立即种植。竹子宜浅栽不可深栽,母竹根盘表面比种植穴面低3~5cm即可。首先,将表土或有机肥与表土拌匀后回填种植穴内,一般厚 10cm。然后解除母竹根盘的包扎物,将母竹放入穴内,根盘面与地表面保持平行,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壤密接,然后先填表土,后填心土,捡去石块、树根等杂物,分层踏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相接。填土踏实过程中注意勿伤鞭芽。然后浇足“定根水”,进一步使根土密接。待水全部渗入土中后再覆一层松土,在竹秆基部堆成馒头形。最后可在馒头形土堆上加盖一层稻草,以防止种植穴水分蒸发。如果母竹高大或在风大的地方需加支护架,以防风吹竹秆摇晃,根土不能密接,降低成活率。
1、造林地的选择和整地。造林地选择:以坡度平缓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乌砂土和砂质壤土为好,一般的普通红壤、黄壤都适宜栽培,要求微酸至中性。盐碱土、粘土、低洼积水,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及高山风口不宜栽培。整地:一般采用全垦整地,深度30厘米左右,清除林地中的树桩、石块,然后每亩挖60个定植穴,穴长100厘米,宽60厘米,深40厘米。长边与等高线平行,穴底挖平。坡度在15°以上,采用水平阶梯整地。
2、造林季节的选择。根据绍兴县10多年的实践,以选择梅季6月种植为最佳。梅季种竹得用当年生新竹为母竹,种苗来源丰富,种后能立即发鞭,次年通常能出笋成竹,效果较好。
3、母竹的选择。母竹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造林成活率的高低,成林的快慢,所以选择好母竹非常重要。确定母竹的好坏有四条标准。
(1)年龄:母竹的年龄以当年新竹及1~年生的好,因为这样的母竹所连的竹鞭处于壮年阶段,具有饱满的笋芽,有较强的发笋及抽鞭能力。
(2)母竹的粗度,一般以胸围2.0~3.5厘米为好。
(3)母竹分枝要低,生长健壮,节间匀称,枝叶繁茂,当年新竹幼叶齐全,竹竿硬实。分枝低可降低母竹高度、提高造林成活率。
(4)无病虫害、无开花枝。
4、母竹的挖掘与运输。挖掘:在竹林中选择符合标准的母竹(在林缘或稀疏竹林中挖的母竹质量较好),然后确定母竹的竹鞭分布方向,一般量下一盘分枝的方向与支鞭的方向大致相同,根据竹鞭的方向,按来鞭半尺,支鞭1尺挖取母竹,挖时注意不要扳摇竹竿,以免扭断螺丝钉,并且避免鞭芽损伤。带土15千克以上,挖起后立即斩梢,切口要平,呈45°角,带枝叶7档。运输:母竹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护好鞭芽与螺丝钉,远距离要进行包扎,装卸车子要尽量小心,缩短途中运输时间,路途远的要对母竹进行遮盖,喷水保湿,减少蒸发。
5、栽植要求。1~2年母竹,6月上旬种植。当年生新竹,要竹竿硬实挖掘。 母竹运到后应及时种植,种植时应掌握四点:
(1)穴底要平;
(2)竹鞭放平;
(3)适当浅栽;
(4)鞭土密接。
种竹时要根据母竹蔸的大小,适当修整穴塘,填回表土,穴底要平,解去母竹包扎物,放下母竹,放平竹鞭,使鞭根自然舒展,种竹不指望母竹本身长大成材,而是依靠所连的竹鞭抽鞭发笋,长大成林。所以母竹竹竿不强求直立,而竹鞭一定要种平。种竹的深度一般以竹鞭在土中20~25百米厘米为宜,可比原来略深,不宜深栽,栽得过深,容易引起烂鞭而不出笋,竹蔸下部要与土壤密接,不留空隙,然后回入表土,自下而上,分层踏实,注意不要使竹笋和竹鞭脱开。基本种好后,每株再浇5~10千克淡水粪,再覆土培成馒头型,上盖松土。再覆盖杂草保温。高大的母竹要打桩固定。天气久睛,土壤干燥经常浇水。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竹子的种植方法,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盛产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

对于竹子怎么盆栽?你清楚了吗,欢迎分享给您的朋友!

上一篇竹鸡养殖前景怎么样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农业知识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