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生活里的马肉味道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8 14:54:57标签: 马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畜牧业 > 手机阅读

马

在新疆吃马肉并非难事,不过,能够看到宰马、灌马肠、熏马肉就不那么容易了。此前,我们来到乌鲁木齐县永丰乡准备吃熏马肉和马肠,这里的哈萨克族牧民不多,只有30多户,而他们制作的马肉美食却是久负盛名的。在200号的院落里,我们见到了哈萨克族牧民哈依尔吾拉·吐尔逊和他的妻子扎克亚·阿里甫哈孜,他们正忙着准备宰马做熏马肉和熏马肠。

切割马肉经验丰富

入冬后的11月,哈萨克族要按传统的习俗进行冬宰,即宰牛宰马宰羊,为冬天储备冻肉,一般一两天就结束。而这家人专门经营熏马肉、熏马肠馆,所以到现在还在宰马。

这天上午,我们原本打算来品尝马肉,却意外地碰到宰马、灌马肠、熏马肉。

在院落的外面,宰马已经开始了,哈萨克族牧民对于宰杀牲畜有一套完整的经验,比如说,宰杀牛、马、骆驼等大畜要绑住四条腿,而宰羊只能绑住三条腿,有一条腿不能绑。主人说:“马等大畜的力气大,不绑住四条腿容易伤人,而羊的力气小,则不需要全绑,同时,不绑的那条腿在宰杀时可以伸曲活动,有利于将血流干净,另外,也含有留有余地的意思。所以在煮羊肉时,也不能将羊的四条腿同时煮在锅里,必须要留一条腿的肉,等下次再煮。”

哈萨克族人宰杀牲畜经验丰富,懂得牲畜的身体结构解剖原理。一般分为六个部分进行切割,即“巴斯(头)”、“江巴斯(臀部)”、“阿斯克吉利克(后腿肉)”、“窝尔唐吉利克(大腿肉)”、“加吾仁(臂骨肉)”、“开利吉利克(前腿锨板肉)”、“冬马拉克吉利克(前腿骨肉)”。这六部分除头外,其余都是双数,所以也称几个“木谢(部位)”。不同部位的肉用来招待不同的客人,所以在宰杀时就分好了。

男人们开始把挂在架子上的马前腿和后腿肉割成一条一条的,每一条必须连接,不允许断接,而且粗细要相等,便于灌肠做“哈尔达(不带肋骨的熏马肠)”,肋骨则要带肉一根根切下来,也必须相连,便于两根肋骨分别灌在马肠内。一般马的四条腿的肉灌大肠;肋条骨的肉灌小肠,马脊椎骨、腰椎骨、后臀部的肉用来做熏肉。一匹马的大肠和小肠灌不了一匹马的肉,所以,还要借用羊肠来完成,哈萨克族人把用羊肠灌马肉叫“图苏克”。妇女们把切好的马肉和马肋骨分别用大蒜末和盐进行搅拌,稍腌制后,再灌在马肠内,然后把两头用绳子扎紧,再用筷子撑开,防止并在一起。

接着,把灌好马肉和肋骨肉的马肠及马肉、马肚、马鬃肉等都挂在“托夏拉(牧民的储藏室)”的架子上,下面点着爬地松和松树枝,用烟来熏,然后关闭门窗。

主人说,每天早晚要熏一次,每次5小时左右,连续熏5-6天,直到表皮干透,颜色变深,呈深咖啡色就好了。熏出来的马肠久放不会变质,去11月份熏的马肉和马肠,到今年的5、6月份吃起来还很新鲜。如果把熏马肠和熏马肉埋在面粉里,保鲜期更长。

马肉被视为待客的上品

经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哈萨克族用马不同部位的肉,通过不同的方法,可以做出不同风味的美食。用带肋骨的肉熏出来的马肠叫“哈孜”、用马大腿肉熏出来的马肠叫“苏来特艾特”、用马的胃熏出来叫“喀仁”、马鬃肉熏出来叫“加勒”、不带肋骨的熏马肠叫“哈尔达”、还有用熏马肉做的手抓面叫“纳仁”、用新鲜马肉和土豆片做的菜叫“库尔达克”、用马心脏的血和大米拌起来,蒸熟后,做成“智思索克达”,可治疗心脏缺血等疾病。这些传统的做法和吃法在哈克族的饮食文化中十分悠久,是先辈留下来的一份珍贵遗产。

主人告诉我们,从去年入冬以来,已经宰杀了17匹马,都是挑选膘肥体壮的健康马,这种马的肉鲜嫩可口,做出的熏马肉和熏马肠味道正宗,品质好。选马、宰马、剥皮、切肉、腌制、灌肠、熏制的程序看似简单,但想做到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原料到制作,都需要严格把关。

马,被誉为是哈萨克族人的翅膀,曾是哈萨克族牧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备受珍爱。当草原上来了贵客,哈萨克族人会宰杀马驹来招待,这反映了哈萨克族人对客人的真诚和热情。吃马肉是哈萨克族祖先留下来的习俗,也是生活中的需要。

哈萨克族人把马肉视为上品。马肋条肉、肥肠肉、脖颈肉、臀部肉被认为是最好的肉,用来待客。马肉煮好后,先送一盘肉请客人品尝,以表敬意。这盘肉叫做“赛塔巴克”,意思是尊重您的肉盘。接着又上了两盘马肉,盘中有“江巴斯(马的后臀肉)”、马肠等,这叫“阔斯塔巴克”,意思是双盘,表示对热情招待客人。后来,主人又上了一盘用新鲜马肉炒的“库尔达克”,盘中主要是切成薄片的马肉和少量土豆片。无论是熏的马肠还是熏的马肉、新鲜的马肉,味道都鲜嫩可口,香气扑鼻。马肉虽然很肥,但是油而不腻,还有一股特殊的香味。

哈萨克族的马肉好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选料严格,工艺讲究,货真价实,保持了传统的原汁原味。

没有幸福生活哪有香喷喷的马肉

在吃马肉的过程中,我们环视了房间的四周,发现墙中挂着一幅巨幅邓小平和王震1981年8月10日视察乌鲁木齐县东风公社(现已改成甘沟乡)时和牧民合影的照片,邓小平旁边站着一位哈萨克族少女,我们觉得跟女主人的模样很像,我们问:“邓小平旁边站着的是您吗?”只见女主人自豪地点点头。

34年前,扎克亚·阿里甫哈孜只有20岁,家中兄弟姐妹9人,她是老三,当时一家人挤在一间小房子里,主要靠父亲放牧为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改革方针的指引下,家中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1988年扎克亚·阿里甫哈孜和牧民哈依尔吾拉·吐尔逊结婚,生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1990年盖了80平方米的土木结构新房,结束了祖祖辈辈住毡房的生活,1994年开始经营熏马肉、熏马肠生意,2008年又在院子里盖了120平方米混凝土结构的房子。

如今,在扎克亚·阿里甫哈孜的衣柜里,还珍藏着一顶“塔合亚(带枭羽毛的花帽)”,那是跟邓小平合影时戴的。这顶花帽成了家中的宝贝,平时很少拿出来,这次她特意拿给我们看,我们看看花帽,又看看照片上戴花帽的扎克亚·阿里甫哈孜,内心满是感动和羡慕。34年过去了,扎克亚·阿里甫哈孜告诉我们,她从13岁开始跟着奶奶、爷爷学习做熏马肉和熏马肠,1994年就开了一家熏马肉马肠馆,如今已开了20多年,每年收入都在5、6万元。

在永丰乡,我们品尝到了不寻常的马肉,看到了马肉的选择、加工和制作的全过程,了解了哈萨克族吃马肉的习俗,更幸运的是遇到了做马肉的女主人竟是34年前受到邓小平接见的哈萨克族少女,这使我们感慨万千,今年虽然她已经54岁了,但仍显得年轻,精力充沛。

由于马的数目不多且价格较贵,所以市场普及率没有牛羊肉高,马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镁、锌、硒等矿物质,具有恢复肝脏机能并有防止贫血,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效果,是哈萨克族著名的传统美食之一。

上一篇新型蜂箱让室内养蜜蜂

下一篇百万只蜜蜂离奇死亡

畜牧业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