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黑斑蛙养殖猫腻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5 18:28:19标签: 青蛙 黑斑蛙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最近两年黑斑蛙养殖技术取得突破,各地养殖迅速崛起,其市场批发价从曾经的30多元一斤,回落至13-15元一斤,基于理性消费水平。那么现在养殖还有必要吗?进场会不会太晚了?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任何一个行业兴起,都有一个起伏史。

黑斑蛙养殖猫腻

黑斑蛙猫腻

名为投资养殖黑斑蛙,实为集资诈骗敛钱财。近日,岳塘区检察院以涉嫌集资诈骗罪,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杨某。该案涉及被害人51人,涉案金额61.5万元。

据审查,犯罪嫌疑人杨某以法定代表人和实际管理人身份于2017年7月成立某餐饮公司,在未取得《金融许可证》的情况下,该公司于2017 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间,以“投资养殖黑斑蛙,月息2分”的高息为诱导,通过公司业务人员口头传播、发放宣传资料和举办产品推介会等方式 进行宣传,共计与不特定社会公众51人签订了借款合同,借款金额达61.5万元。2017年9月份,该公司人去楼空,投资人的61.5万元难以追回。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 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检察官提醒:广大市民投资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投资理财,以免被不法分子的高息所诱惑,导致上当受骗,造 成损失。

网上广告价格特别便的,养殖效益特别高的,不论区域包回收的基本上都是假的,不可信。单说价格,现在信息时代,如果真有这么好的效 益,当地养殖户早抢完了,还用全国做广告么?还有就是如果不用先付钱,他们就不怕你养成后偷卖么?合作养殖不分品种,跨区域的都不可信 ,比如养殖过程突发情况,离得远怎么进行技术支持?损失了责任谁负?搞养殖没经验第一次就能成功只有运气逆天才行。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 ,都可以发展成一个严重的后果。

黑斑蛙养殖猫腻

青蛙养殖有什么风险?

最近两年青蛙养殖技术取得突破,各地养殖迅速崛起,2018年出现了养殖高峰,产量有可能出现翻倍,近三年来,随着可摄食静态饵料的青 蛙品种出现,青蛙养殖可全程投喂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产量一路走高,亩产可达1500~2500公斤,青蛙养殖产业迅速扩大。目前青蛙养殖主 要集中于湖南益阳、常德,湖北潜江等地,四川、江西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广西、浙江等省也有农户尝试用稻田养蛙。

1、技术风险

我们从1995年开始从事野生青蛙繁育、养殖技术的研究,枝江青蛙养殖,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成功养殖模式,青蛙养殖的利润和风险,养殖 成功率99%以上,养殖风险基本为零。

2、生产风险

运用成功的技术,养殖中不会有大批量的死亡现象,就算有少量死亡,每只生产成本也不超过0.5元,不会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

3、市场风险

由于野生青蛙属于二级保护动物,养殖是需要在当地林业局方可上市销售,不会有一哄而上的养殖热潮,不会形成市场的价格战,跟传统养 殖具有实质的差异,没有市场风险。

青蛙我想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青蛙一直是稻田里面捉害虫的帮手,记得在小编小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稻田里面青蛙的叫声,但是随着现在 人们的肆意捕杀,野生的青蛙已经越来越少了。

5、环保时代来临,养殖成本高

青蛙养殖主要品种为黑斑蛙,而黑斑蛙为“三有”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开展黑斑蛙的 养殖和销售均需到当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

环保力度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提高污染处理设备是时代的要求,养殖成本提高则毫无疑问的问题。

6、养殖模式尚无标准,技术要求高,病害多,风险大

青蛙养殖的主要模式有高密度精养、稻蛙、蛙菜、蛙鳅、稻蛙鳅等多种,每种模式各有其特点。由于养殖开展时间不长,青蛙的养殖模式目 前尚无一定标准,需要养殖户自身摸索,这对于养殖户技术要求很高。而且2016年开始青蛙的病害开始大量发生,尤其是“歪头病”也称脑膜 炎,给很多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

上一篇占地少产量高的黑斑蛙养殖技术

下一篇黑斑蛙价格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