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沅江芦笋梦:百亿身家闯欧美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9 06:00:53标签: 芦笋 芦笋市场分析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蔬菜种植 > 手机阅读

芦笋价格

近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做大做强芦笋食品产业,打造“沅江芦笋”地域性品牌,是沅江市委、市政府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新举措。

8月21日,在沅江市芦笋营销中心见到陈建波时,他刚从长沙回来。 “和芦笋办主任一起去农大,商谈芦笋罐头技术、设备事宜。昨晚12点多到沅江。”他打着哈欠说。

从事芦笋产业以来,陈建波很少待长沙的家。8月20日,七夕,老婆本以为他会陪她过节,不回沅江。不料,放心不下厂子的他,吃过晚饭就往回赶。

“没有市委、市政府牵头、推动、扶持,没有芦笋办的坚定执行,我早就失去信心、放弃了。”陈建波笑着说, “那就不会做到如今的领头企业,更不会有如今的芦笋产业,去年5亿元规模,今年预计达12亿。”

产业转型

陈建波,沅江泗湖山镇人,原在酒店做采购,后离职回乡创办芙蓉唐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加工农副产品。2010年,他试着加工芦笋20吨,送长沙几大酒店[1.55%]。

“和员工一起手工采摘、加工,质量好,在长沙卖5元一斤,本地才2.8元。”陈建波回忆,因采摘期短、量少,几乎没赚钱,此后他停产芦笋。

而早在陈建波加工芦笋之前,每年3月,当地百姓素有采摘芦笋食用、腌制的习俗;自古也有如大文豪欧阳修在品尝芦笋后写下佳句:“荻笋鲥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

沅江当地人坦言,将芦笋当产业来发展是经济转型、倒逼的结果。上世纪60年代中期,造纸业发展,芦苇作为优质原料,曾成为沅江市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

据介绍,沅江有芦苇80多万亩,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盛产,用于造纸。2008—2009年达到巅峰;近几年,因原料更换,芦苇滞销,纸厂效益下滑。

沅江漉湖芦苇场老支书张国俊回忆,1995年场里效益最好,年产10万吨芦苇、销售额2000多万。从2012年开始芦苇走下坡路、滞销,只能放火烧苇山。

至此,整个芦苇产业已陷入困境。

“80万亩的芦苇资源未能利用;烧毁、堆积的芦苇污染湖水、破坏环境;两万砍伐芦苇的樵民如何安置?这些问题都摆在眼前,急需解决。”沅江市委宣传部长杨美娜表示。

艰难发展

2012年,湿地保护局副局长陈世平提出设想,用民间方法加工芦笋。他多方调研、收集创新方法。

受其启发,回乡创业的大学生陈罗明在沅江鲁马湖创立南洞庭野生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曹策勋,年产芦笋20多吨。

“投资了200多万元,当时家里人都极力反对,抱怨做熟不做生。”曹策勋回忆,十多个人关着门研究,但依旧未能延长原料存储时间。

此时,陈建波在销售其他农副产品时,搭售着他们的腌制芦笋。

2013年3月,陈建波采摘了50吨鲜笋。这一年,他依靠长沙、广州、上海的人脉,在酒店销售。“在长沙的餐饮行业里,渐渐有些厨师知道芦笋这道菜。”他苦笑,请人吃饭、宣传,营销成本高,没钱赚。但他执意坚持,期待能打开这个产业的大门。

2013年,沅江仅陈、曹两家企业生产芦笋,全年75吨,产值约650万元。

采摘忙时,陈、曹两人每天得雇两三千工人,每人200到300元一天;技术研发、基地的投入、销售的难以打开。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3年7月沅江市的经济务虚会上,沅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立平等领导提出将芦苇产业转型为芦笋食品产业。其时沅江市委书记邓宗祥面对芦苇滞销,国营芦苇场生存困难的巨大压力,一直在脑海中思索着芦苇产业的转型发展。在与会人员的支持下,邓宗祥当即安排相关部门,对芦笋产业的市场前景进行调研。在能不能做大做强的疑惑和争执中,一份沅江芦笋产业调研论证报告,促使沅江市委统一了认识,下定了发展芦笋食品产业的决心!

政府牵头

2014年3月12日,沅江市芦笋办成立,姚立平兼任主任。

“去长沙推销,找行业协会,经常吃闭门羹。”谈及艰辛,带队的姚立平不愿多说,“很多人不知道芦笋是什么,对新事物怀疑。”

2014年五六月份,姚立平、曾耀华带队在长沙奔波,联系省湘菜协会,拜访毛家饭店、湘西部落等连锁酒店。

“怕酒店大厨炒不好,姚立平就站在台上指导。后来我们就自带厨师炒芦笋去推荐。”陈建波回忆,广州、成都的酒店他们也去了,见缝插针,常趁着大厨、采购有时间,炒上几道菜。

“芦笋办成立后,明确了产业品牌的推广、宣传,提出政府扶持、科技创新的思路。”姚立平说,给产品制定了简单标准,鼓励、支持企业家加入产业队伍。

在芦笋办多方奔走下,2014年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申报注册地域性商标名称“沅江芦笋”;沅江市委、市政府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湖南省芦笋研究开发中心”,双方出资设立芦笋产业联合研发基金。

快速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下,芦笋办成立后一个月时间里,芦笋加工企业新增泗湖山的平芝、漉湖的洞庭龙、荣东和沅江的辣妹子4家。”姚立平介绍。

2014年,6家企业投入3500万,生产成品芦笋5300吨,产值近5亿元。

政府的介入更加坚定了陈建波等人的信心。

2015年4月11日-12日,沅江市人民政府与省商务厅联合举办“沅江芦笋美食推介会”;与湖南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和破解芦笋企业生产、储藏、保鲜方面的技术难题;

2015年6月28日,沅江市芦笋营销中心、产业协会成立,由聂晓辉负责。

眼见产业快速发展,房地产老板曹登科也杀入了芦笋深加工行业,公司名叫“翠牙”。“我想做精品,综合各家所长,埋头开发新技术。”曹登科说,他有款产品只留下芦笋头,能卖到380元一斤。

其间,20家企业涌了进来。“总共26家生产企业,16家入会。”聂晓辉说。

“今年,500万以上的企业16家,投入1.2亿,预计生产各类芦笋产品2.1万吨,产值12亿元以上。”姚立平说。

破解难题

产业的红火,也造福了一方百姓。

沅江、益阳的街头已有不少芦笋专卖店;企业增加就业500多人,采摘期雇佣上万人;还有衍生、辐射的酒店、饭馆等。

深圳的一家公司已签约交款,投资建饮料厂;庆丰包子也初步达成协议,建他们包子原材料的芦笋基地。

“从单一的芦笋煮鱼、凉拌、清炒,到现在的干锅、饺子、水果汁等十多种做法;从最初的一天几包,到现在三天200包220克芦笋的用量,花了不少心思。”做了两年芦笋特色饭馆,“望湖楼”的孙翠兰说,希望产业越来越红火。

2015年,沅江市财政预算安排500万元,整合市内部分单位项目资金1500万元,专项用于品牌宣传、科技扶持、科研院所课题合作和芦笋生产、销售、推广企业以奖代投扶持奖励。

在陈建波、曹策勋、曹登科等人的眼中,最大的困难依旧是推广、销售;聂晓辉为建立沅江芦笋的品牌、质量、价格体系而努力;姚立平却担心着,如何打造、引领龙头企业做强、做精?品牌推广、扩大市场影响力?芦笋的品种改良、产业的可持续生态发展?

他们都只愿:这个产业健康发展,家福民安。

上一篇胡萝卜真的可以改善视力吗?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蔬菜种植本月排行